一些地方健全了绿色发展的民主决策制度,制定绿色发展规划,引领绿色发展新格局;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多规合一。
这三种谁优先?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曾问道。这样就会对生产水进行限制。
但不难发现,《规划纲要》从起草开始,就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统领,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显然,加快流域立法进程成了如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而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整个团队目前理论研究的重点。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又鼓励新一轮的大干快上。
到2030年,水脉畅通、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长江经济带将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此外,在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减的背景下,如何激发沿线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动力,使稳定经济增长和生态长江建设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也考验决策层的智慧。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环境执法、行政许可、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环境监测以及企业排污信用评级等,凡是涉及企业环境行政管理对象的信息,都及时准确地呈现在内部共享平台,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提升执法效率。
今年起,衡水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县、乡、片、村(企)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在党委、政府和环保部门两个系统建立双网格、双配套、双监管、双问责的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由单一部门治理向协同治理、共同治理转变,在全市构建起了大环保、大监管格局。借助智慧监测系统,衡水市环境执法实现了由点对点到点对面的转变,使环境执法更精准、及时、有效。智慧监测网络每天对衡水市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哪个区域出现异常,由指挥中心直接向执法平台下达指令,执法人员携带移动执法箱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现场提取执法动态信息,自动汇总问题并通过便携式单兵执法记录仪向指挥中心回传现场情况,生成并下达执法文书。衡水市环境执法查、处、执、督分离,有效避免了人情案和执法难,使环境管理更客观、公正。
衡水市根据不同类型企业,规范细化执法标准,建立一企一档资料库,每个企业的企业信息、守法情况以及检查重点都直接录入数据库内。面对当前环保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河北省衡水市环保局创新执法理念,再造执法流程,大胆实行环保大执法工作机制,用最严格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从追责到考核,衡水市一系列措施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干部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动环境监管形成了严管重罚高压态势。配合双网格环境监管体系建设,衡水市制定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及环境整治六项制度,主要包括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月排名通报制度、生态补偿制度、问责制度、黑名单制度、年终考核制度等。对于查出的环境违法问题移交相关科室制作行政处罚案卷,出具处罚意见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涉事企业所在地环保部门执行,执法队按照职责划分开展事后督查,确保企业整改到位。这7家单位将面临一连串的处罚:在问题整改完成前,衡水市将收回其排污许可证,暂停新建项目审批,企业停止生产;对无证排污的,按照环保法有关法律、法规查处;银行信贷部门将不予贷款,取消担保和融资资格;同时,取消企业享受各类环保治理专项资金以及其他补贴资金、评优评先的资格等。
执法人员可根据执法清单带着问题检查,直奔病灶、按图索骥,推行引导式执法、销号式执法。这个平台包括一个环境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和一个移动执法平台,涵盖工业聚集区企业、国控监测点周边重点部位、市内餐饮聚集区、4S店聚集区在内的280余个监测点。从点对点到点对面衡水市具有执法资格的环境执法人员仅有200多人,而排污企业却多达5000多家,如何实时、精准监控全市每一个排污单位的排污状况,衡水市建起了集监测、预警、指挥、执法于一体的信息化大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完整责任链条近日,衡水市环保局通报了8月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环保守法不良排污单位名单,共有7家单位被列入。
查、处、执、督分离衡水市按照查、处、执、督分离原则,对原有环境执法流程进行改善,即由衡水市环保局3个执法队按照双随机原则对企业开展日常检查这个平台包括一个环境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和一个移动执法平台,涵盖工业聚集区企业、国控监测点周边重点部位、市内餐饮聚集区、4S店聚集区在内的280余个监测点。
衡水市根据不同类型企业,规范细化执法标准,建立一企一档资料库,每个企业的企业信息、守法情况以及检查重点都直接录入数据库内。配合双网格环境监管体系建设,衡水市制定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及环境整治六项制度,主要包括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月排名通报制度、生态补偿制度、问责制度、黑名单制度、年终考核制度等。
智慧监测网络每天对衡水市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哪个区域出现异常,由指挥中心直接向执法平台下达指令,执法人员携带移动执法箱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现场提取执法动态信息,自动汇总问题并通过便携式单兵执法记录仪向指挥中心回传现场情况,生成并下达执法文书。衡水市通过实行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了企业治污责任,一连串的惩罚措施也有效震慑了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今年起,衡水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县、乡、片、村(企)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在党委、政府和环保部门两个系统建立双网格、双配套、双监管、双问责的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由单一部门治理向协同治理、共同治理转变,在全市构建起了大环保、大监管格局。查、处、执、督分离衡水市按照查、处、执、督分离原则,对原有环境执法流程进行改善,即由衡水市环保局3个执法队按照双随机原则对企业开展日常检查。构建完整责任链条近日,衡水市环保局通报了8月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环保守法不良排污单位名单,共有7家单位被列入。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环境执法、行政许可、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环境监测以及企业排污信用评级等,凡是涉及企业环境行政管理对象的信息,都及时准确地呈现在内部共享平台,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提升执法效率。
执法人员可根据执法清单带着问题检查,直奔病灶、按图索骥,推行引导式执法、销号式执法。衡水市环境执法查、处、执、督分离,有效避免了人情案和执法难,使环境管理更客观、公正。
从点对点到点对面衡水市具有执法资格的环境执法人员仅有200多人,而排污企业却多达5000多家,如何实时、精准监控全市每一个排污单位的排污状况,衡水市建起了集监测、预警、指挥、执法于一体的信息化大数据管理平台。这7家单位将面临一连串的处罚:在问题整改完成前,衡水市将收回其排污许可证,暂停新建项目审批,企业停止生产;对无证排污的,按照环保法有关法律、法规查处;银行信贷部门将不予贷款,取消担保和融资资格;同时,取消企业享受各类环保治理专项资金以及其他补贴资金、评优评先的资格等。
在监管部门,衡水市也构建起了完整的责任链条,倒逼各级干部切实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对于查出的环境违法问题移交相关科室制作行政处罚案卷,出具处罚意见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涉事企业所在地环保部门执行,执法队按照职责划分开展事后督查,确保企业整改到位。
从追责到考核,衡水市一系列措施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干部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动环境监管形成了严管重罚高压态势。借助智慧监测系统,衡水市环境执法实现了由点对点到点对面的转变,使环境执法更精准、及时、有效。面对当前环保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河北省衡水市环保局创新执法理念,再造执法流程,大胆实行环保大执法工作机制,用最严格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看了香隅工业园的污染整治后,我觉得每家企业都要树立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意识。
云南贵研铂业(600459,股吧)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赵坚代表很有感触。青山绿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代表们此行视察的重点。
2015年6月,有关媒体曾以安徽池州千亩良田变荒地河水被化工园污染无法灌溉为题,曝光了香隅工业园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情况,顿时引起全国关注。查处违法犯罪之后,环境修复情况怎么样?代表们决定到香隅工业园实地看一看。
当然也请放心,交叉视察我们不会留面子的!杨应楠代表爽朗地说。环境污染治理必须依靠法治,这其中检察机关的监督不可或缺。
在国际重要湿地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代表们考察了这里的环境保护情况,并详细询问了对越冬候鸟的保护问题,陈爱林代表特别对鸟类食物不足、以及鸟类对农作物的破坏状况表达关切。9月21日,12位全国人大代表跨过长江,来到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安徽省池州市,听取池州市检察机关开展环境污染立案监督工作汇报,并前往辖区内的东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原香隅工业园),视察一起环境污染事件的后续整改情况。走近河沟、走进企业,代表们一路看,仔细问,对有关整改和综合整治工作感到满意。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东至县经济开发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通过了安徽省环保部门的验收。
导读: 在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合肥市等地及相关检察院,代表们进机关、访企业,下湿地、走沟渠,环境污染立案监督和重大环保生态建设项目职务犯罪预防、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诸多民生话题,都格外受到代表们的关注。东至县检察院介入案件调查后,发现相关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为,两次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当地环保部门将有关企业涉嫌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香隅工业园污染事件的查处,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为加强监管,工业园引进第三方监测机构,协助环保部门开展废水、废气检测。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负责人陈爱林代表听取汇报后不禁感慨。应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9月19日至22日,来自云南团的12位全国人大代表风尘仆仆地奔波于江淮之间,专题视察安徽民生检察工作。